13-1 热辐射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

红外技术

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W.Herschel)在研究太阳光谱的热效应时,发现产生热效应最大的位置是在可见光谱的红端之外,当时称为“看不见的光线”,到1835年,安培将它称作为“红外线”。

红外线也是一种电磁辐射,它的波长介于可见光红端至微波之间,约为0.75~1000μm。在实际的应用时,根据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在地球大气层中传播特性的不同,通常把整个红外辐射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极远红外诸波段,其具体的波长范围见图Q-1。



图Q-1 红外辐射波段

虽然19世纪初人们已了解存在着红外辐射,但对这个光谱区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学术上,后来在实验中发现,每种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均辐射一定波长的电磁波,而对于大多数处于常温状态的物体而言,所辐射电磁波的波长主要位于红外波段。这一特性对于观察和测定肉眼无法观察的对象具有特殊的意义。正是这一发现和它在军事方面的重要用途,使红外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第二次大战期间,相继出现了红外探测、红外夜视等军用红外技术。以后,尤其是50年代以来,随着半导体工艺和激光技术的发展,为红外技术提供了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的光子探测器件和单色性好、能量集中的相干光源,从而使红外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红外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医疗、交通、通信等各个方面,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工程领域。

1.红外技术的物理基础

(1) 热辐射的基本规律

红外辐射最显著的特性是热效应,也遵从热辐射的一般规律,即:

① 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  黑体的总辐出度(即黑体单位表面单位时间辐射出的所有波长的能量)与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式中是斯特藩-玻耳兹曼常量,其值为它表明温度越高,黑体辐射总能量越大。

② 维恩位移定律  黑体辐射中,辐射能量峰值对应的波长与热力学温度成反比,即

式中常量。它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具有最大辐射能的波长要向短波方向移动。

(2) 辐射度量学的基本定律

一般来说,由物体表面某一单位面积向空间各个方向发射的辐射功率是不同的。对于黑体辐射,黑体表面单位面积向空间某方向单位立体角发射的辐射功率,和该方向与表面法线夹角的余弦成正比,这个规律称为朗伯余弦定律。虽然朗伯定律是个理想化的规律,但在实际中遇到的许多辐射源,在一定范围内都十分接近朗伯余弦定律。大多数绝缘材料,在相对于表面法线方向的观察角不超过60°时,都遵守朗伯余弦定律。而对于导电材料,在工程计算中当观察角不超过50°时,也还能运用朗伯余弦定律。通常把满足朗伯余弦定律的辐射源称为朗伯源或漫反射源

为了描述辐射源的辐射功率在空间和源表面的分布特性,引入辐射亮度(又叫辐射率或面辐射强度)的概念,即单位面积发出的沿某一方向单位立体角发射的辐射功率。一般来说,辐射亮度的大小与源面上的位置及方向有关。由于辐射亮度L和辐出度都是表征辐射功率的物理量,而M是单位面积向半球空间发出的功率,因此两者的关系为

式中为源表面法线与某一辐射方向的夹角,方向上的立体角元。

根据辐射亮度的定义和朗伯余弦定律可以推得,朗伯辐射源的辐射亮度是一个与方向无关的常量,。这是因为辐射源的表观面积(源面元在观测方向的投影)随表面法线与观测方向夹角的余弦变化,而朗伯源的辐射功率角分布又遵从余弦定律,所以在观测到辐射功率大的方向,所看到的辐射源的表观面积也大。两者之比即辐射亮度,应与观测方向无关。

(3) 比辐射率和热辐射体的分类

我们已经知道,黑体是对入射辐射的吸收比等于1的物体,它发射热辐射的本领也是最大。一般物体并不能把投射到它表面的辐射功率全部吸收,即吸收比小于1,它发射热辐射的本领也没有黑体那么大。通常把一个物体的法向辐射率与同温度黑体的法向辐射率之比称为比辐射率(或发射率),作为表示这个物体的辐射特性的参数,用ε表示。物体的比辐射率一般与物体的温度、材料类型、表面状态以及波长有关,有时也与发射方向有关,通常把辐射体分为三类:

(i) 黑体ε=1,ε不随波长变化。

(ii)灰体ε<1且为常数,ε不随波长变化。

(iii)选择性辐射体ε<1,且随波长变化。

常见物体的比辐射率见表Q-1

表中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发射辐射的特性与表面状态有关。表面处理的条件不同,就可得出不同的比辐射率。金属的比辐射率在表面抛光的条件下都是很低的,氧化后就变化很大,而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非金属的比辐射率都很高,但是它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对于灰体,辐出度可写成,而辐射亮度为.由于一切物体辐出度与它的吸收比的比值和物体的性质无关,总是等于同温度的黑体的辐出度,即,由此可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即任何物体的比辐射率总是等于它的吸收比。

2.红外辐射源

通常把红外辐射源分成三类:作为标准用于定标的黑体型辐射源、实验室用的辐射源以及经常作为红外系统目标的辐射源。

(1) 黑体型辐射源 用于红外仪器绝对校准的最重要的辐射源是空腔辐射器,也称黑体炉。一般黑体炉由腔体、加热部分、控温部分和保温层构成。目前的商品黑体炉在320~800K的温度范围和0.99±0.01%的发射率情况下,可达到±1K的温度精确度。

(2) 实用红外辐射源 在实验室中和生产、生活实际中使用的红外辐射源种类很多,其工作方式也各不相同。

① 钨带灯 通常用于的红外仪器。钨带安装在一个玻璃灯泡内,辐射从一个横向窗口发出,其光度标准温度为2850K。

② 能斯特灯 主要用于光谱仪器中,灯中有用氧化锆()、氧化钇()和氧化铈()或氧化钍()的混合物烧结而成的圆柱体或空心圆棒,其长度为2~5cm,直径为1~3mm,两端绕以铂丝作为电极。其工作温度在1500~2000K之间,有效光谱范围在15μm以内,在2~15μm的平均发射率为0.66。

③ 硅碳棒 即SiC棒,做成两端粗中间细,作为辐射源的中间部分直径约5mm,长约5~10mm,两端用银或铝做电极,其工作温度为1200~1400K,最大的辐射在8~9μm,2~15μm范围内发射率的平均值为0.8。

④ 高压水银灯 在实验室中,常用高压水银灯作为40~1400μm范围的远红外辐射源,由于管内的水银蒸气具有的压强,所以它发射的是连续谱。

⑤ 激光器 激光器由于其亮度高、方向性和相干性好的特性,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辐射源,目前常用的工作于红外波段的激光器及其性能如表Q-2

(3) 目标和背景的红外辐射

任何物体在一定温度下都将产生红外辐射。例如,常温下物体辐射的峰值波长约为
9μm。因此,可以利用适当的红外系统对物体进行探测和识别,这样的物体就是所谓目标。同时,任一目标总是处在由一些其他物体所组成的环境之中,这些物体也要发出一定波长和强度的红外辐射,它将对目标的探测起干扰作用,这便是背景的辐射。目标和背景实际上是相对而言的。

3.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红外辐射在大气传输过程中,将产生很大的衰减,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气中各种成分的吸收和散射。大气由许多气体成分组成,如表Q-3所示。

从表上可以看出,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等对红外辐射的传播有着重要影响。水汽在大气中的含量随天气条件有很大的变化,体积比从,它在红外波段有很多吸收带,如1.1μm、1.38μm、1.87μm、2.7μm和6.3μm,在18μm以外还有更多的吸收带。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分布比较均匀,它在2.7μm、4.3μm和14.5μm处各有一个相当强的吸收带。臭氧在高空的浓度增加,它在9.6μm处有一个吸收带。除此以外,大气中还有一些含量很少的气体,如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在红外波段也有吸收。

当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要受到上述各种气体的吸收作用而衰减。图Q-2表示0~1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通过1800m水平距离的大气透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能通过大气的红外辐射基本上被分割为三个波段,即0.3~2.5μm、3.2~4.8μm、8~13μm。通常把这三个波段称为“大气窗口”。有效地利用这些窗口,是红外技术中必须考虑一个重要因素。


图Q-2 海平面上1800m水平路程的大气透过率

在大气中还存在着许多悬浮微粒,如尘埃、水滴等,红外辐射在传输过程中还受这些微粒散射而衰减。微粒散射引起的衰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和微粒的大小、形状、性质、浓度以及红外辐射的诸多因素有关。

目前,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已经建立了许多大气透射率的计算模型,其中以FORTRON语言描述的模型LOWTRAN,是目前比较满意的模型。

4.红外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是指能够将红外辐射信号转换为电、光或机械信号,以便于接收、记录的器件。目前常用的红外探测器按其所依赖的物理过程,大致可分为热探测器和光电探测器两类。

热探测器是利用红外辐射的热效应。当红外辐射入射到探测器时,会引起探测器材料的温度变化,从而导致某些物理参数的变化。由于温度升高有一过程,此类探测器的响应时间一般较长。同时,由于热探测器是对接收到的能量产生响应,因此无波长选择性,即对各种波长具有相同的响应率。常用的热探测器见表Q-4

光电类探测器是利用材料的光电效应工作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外光电效应(我们所熟悉的光电效应)制成的红外器件,如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电图像变换器和像增强器等。(2)利用内光电效应(也称光电导效应)制成的光电导探测器。当红外辐射照射到某些半导体材料时,其中一些电子和空穴吸收光子后,由束缚态转变为自由态,从而使导电率增加。这就是内光电效应。常见的光电导探测器主要有锑化铟(InSb,3~5μm,77K冷却)、碲镉汞(HgCdTe,8~14μm,77K冷却)、硫化铅(PbS,0.7~3.3μm,195K冷却)、硒化铅(PbSe,0.7~4.5μm,250K冷却)等。(3)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制成的探测器,当红外辐射照射在一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上时,使结内势垒减弱,在结两端产生一个附加电势,这就是光生伏特效应,最常见的光生伏特探测器有硅光电池和锗光电池,另外还有砷化铟(InAs)、锑化铟(InSb)、碲锡铅(PbSnTe)、碲镉汞(HgCdTe)等几种。

与热探测器不同,光电探测器的响应与波长有关,因此可以探测某些特定波长范围的红外辐射,同时,这类探测器的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但是,这类探测器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即在环境温度下由于热激发而产生大量载流子,成为噪声信号,影响探测灵敏度,因此这类探测器必须在低温下工作。

红外探测器只能把入射的红外辐射转变为电信号或光信号输出,而不能显示物体的形状,红外成像器件则可产生整个目标的辐射分布图像。目前的红外成像器件大致有三类。(1)将红外波段的图像转变为可见光波段的图像,从而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如红外胶卷、变像管、像增强器和微通道板像增强器等。(2)将接收到的红外图像转换为视频信号输出,各类摄像管属于此类。(3)将获得的图像分解为许多像点的组合,使每个点排列的辐射信息由电子或机械的方法依次取出、放大并传给显示器,从而得到辐射分布图像,如热像仪和电荷耦合器件成像仪等。

5.红外技术的应用

红外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和科学研究中,主要用于红外测温、红外加热、红外无损检测、红外光谱分析、红外热成像、红外遥感等。特别在军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红外夜视、红外侦察、红外制导、红外雷达等。